这是一位试管妈妈的回忆。回想起试管婴儿的历程,除了身体上承受的大量药物注射等苦难外,最让人畏惧的莫过于促排卵后可能引发的并发症——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(OHSS)。许多姐妹在取卵后或许只是经历轻微的腹胀或是轻至中度的腹水,而我,却不幸收到了重症/病危通知。如今,我愿意分享这段经历,希望能让更多的试管姐妹在取卵前后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,努力减轻试管婴儿过程可能带来的额外伤害。
了解OHSS:在促排卵阶段,由于大量外源性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的摄入,卵泡的数量和体积会显著增大,进而导致卵巢膨胀。此时,卵巢的毛细血管壁会变得薄弱,通透性增加,使得血管内的液体渗出至人体的脏器腔隙之间,形成腹水、胸水。同时,由于血容量的减少,血液会变得浓缩,肾血流量灌注不足,导致尿量减少、电解质紊乱,甚至血栓形成。在极端情况下,还可能因卵巢蒂扭转、肾衰竭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危及生命。OHSS的高发期通常在注射HCG后的4-5天,而且,如果取卵后立即移植鲜胚并成功怀孕,内源性HCG的叠加作用可能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。
取卵前:在我开始促排卵周期时,年龄为32岁,卵巢功能正常,抗缪勒氏管激素(AMH)值为4.04,基础卵泡数量为两边各8-10个。我采用的是短效长方案进行促排。期间的用药记录包括达必佳、金赛恒、尿促性素、乐芮和夜针艾泽。由于卵泡大小一度不均匀,我使用了两天的尿促性素和乐芮,效果非常显著。在定夜针的那天,B超检查显示两边共有20多个成熟卵泡,最大的22mm,最小的17mm,雌二醇水平最高达到了4190pg/mL。医生因此决定在取卵后放弃移植鲜胚。取卵前一天,我走路的姿态夸张得如同孕晚期,肚子胀得只能穿宽松的连衣裙,这其实已经是一个警告信号了。
取卵后:取卵术后3天,我返回医院进行了B超检查和胚胎观察。在这三天里,起初我还能正常饮食,蛋白粉、冬瓜汤(带皮)、电解质水都在喝。术后的痛感逐渐被日益加重的腹胀所取代,但我的精神状态仍然很好,也有食欲。由于听说很多姐妹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,而且腹水2cm左右一般都可以移植鲜胚,3、4cm的腹水一般过几天就会自行缓解,所以我便安心等待。然而,返院那天,B超检查显示我的腹水已经达到了6cm。医生问我是否感觉在好转还是在加重,说实话,才第三天,我确实难以判断。医生叮嘱我如果感觉病情加重就要输液,然后看了胚胎就让我们离开了。离开医院后,我直接去了超市买了一份波士顿龙虾和基围虾,打算大吃一顿。但吃了几只虾后,我就发现吃不下了,开始胀气打嗝。尽管我强行塞了几只虾下去,但在回家的路上还是呕吐了几次,几乎要吐出来。那一晚,我的肚子看起来就像怀孕4、5个月一样。真的太痛苦了,希望更多试管的姐妹要好好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