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在遭遇失眠困扰后,往往会盲目跟风服用酸枣仁膏、安神丸,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——要么入睡变得愈发困难,要么早醒的情况愈发频繁。其实,问题并非出在“安神药没用”,而在于没有分清失眠的“虚”与“实”。虚证好比“心神缺乏营养”,实证则像“心神受到打扰”,若不对症进行调理,只会让身体的失衡状态愈发严重。那么,先来做个自测,看看你的失眠是“虚”还是“实”?通过这3个信号就能辨清楚。
中医治疗失眠,关键在于“辨证”,无需借助复杂的仪器设备,从日常的表现中就能做出判断:
信号一:看“入睡难”还是“早醒”
实证失眠通常表现为“入睡难”。躺在床上1 - 2个小时,大脑依旧清醒,思绪不断,偶尔还会感到心烦、口苦。这种情况往往与压力大、经常熬夜等因素有关。
虚证失眠则多是“早醒”。常常在凌晨3 - 5点准时醒来,醒来之后难以再次入睡,白天还会感觉乏力、没有精神。这种情况常见于气血不足、长期失眠的人群。
信号二:看舌苔和手脚温度
实证患者的舌苔通常呈现黄厚状,伴有口苦的症状,手脚心还会发热。这多是因为体内有“火”或者“痰浊”,比如那些经常吃辛辣食物、久坐不运动的人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。
虚证患者的舌苔淡白,且有齿痕,手脚冰凉。这大多是由于气血虚或者肾阳不足,像中年女性、产后妈妈以及老年人就比较容易有这样的表现。
信号三:看“补后反应”
食用桂圆、红枣等滋补食物后,如果出现上火、心烦的情况,那么大概率是实证,说明补错了。
如果食用后感觉身上暖和,还容易犯困,那么大概率是虚证,说明补对了。
失眠分虚实,调理方法大不同
无论是身处南方湿热之地,还是北方干冷之境,也不管日常饮食和作息存在怎样的差异,调理失眠都要做到“对证”。下面这些方法,在家就能尝试:
实证失眠(肝火/痰热扰心):先“清”再“安”
适合人群:入睡困难、心烦、舌苔黄厚的人,比如经常加班、爱吃辛辣食物的人。
食疗方案:菊花陈皮茶。取菊花5g、陈皮3g、炒决明子3g,用开水泡10分钟,下午饮用,能够起到清肝火、化痰浊的作用。
穴位按摩:按太冲穴2分钟,此穴位位于足背第一、二跖骨间,有助于泄肝火;按内关穴1分钟,该穴位在腕横纹上2寸处,能够平心烦。
注意事项:不要食用桂圆、红枣等温补食物,以免加重“火气”。日常饮食中,可以多吃一些冬瓜、莲子等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。
虚证失眠(气血虚/肾阳虚):先“补”再“养”
适合人群:早醒、乏力、手脚冰凉的人,比如中年女性、产后妈妈、老年人。
食疗方案:当归黄芪小米粥。将当归5g、黄芪5g煮20分钟,取其汁液煮小米,早上食用,有助于补气血。
穴位按摩:按足三里2分钟,该穴位在膝盖下3寸处,能够补脾胃;睡前按涌泉穴1分钟,此穴位位于足底前1/3凹陷处,有助于补肾安神。
注意事项: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,睡前可以用10g艾叶煮水泡脚,能够暖肾助眠,这种方法比单纯服用安神药更加稳妥。
别踩2个坑,避免失眠拖成“顽固性”
坑一:别跟风用药
别人服用酸枣仁有效,并不代表就适合你。实证患者服用滋补药,就好比“火上浇油”;虚证患者服用清热药,则如同“雪上加霜”。
坑二:别忽视日常影响
不管是南方湿热还是北方干冷的环境,都要兼顾“避湿/润燥”。比如实证患者要少喝冰饮,虚证患者要少吹冷风,否则湿邪、燥邪会加重失眠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