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症的根源究竟是什么?这是无数患者和家属心底最深处的疑问。
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约有三成抑郁症患者的脑部存在生理性改变,如海马体萎缩、前额叶皮层变薄等。这些属于“脑损伤”范畴,确实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,进而诱发抑郁情绪。
然而,这仅是冰山一角。在更多抑郁症案例的背后,还隐藏着一个更深层、更普遍的原因——中医所说的“脏腑功能失衡”。
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。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,就已明确指出情绪问题与五脏功能紧密相连。
肝脏主疏泄,调畅气机与情志。长期情绪不畅,就像给肝脏套上枷锁,导致肝气郁结。气滞则血瘀,血液运行随之受阻。而心藏神,肝气不舒、血瘀不畅,便会扰及心神,使人难以安宁。
同时,脾胃作为后天之本、气血生化之源,也会受肝郁影响。肝郁日久会横逆犯脾,损伤脾胃运化功能。一旦脏腑平衡被打破,气血无法顺畅上濡于脑,大脑便难以维持正常的情志调控——抑郁症,往往就在这样的失衡中悄然来临。
可以说,脏腑失调,是那约七成抑郁问题背后看不见的“推手”。
基于这一认识,我在临床中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路。西药如“快速反应部队”,能较快稳定情绪、缓解急性症状,帮助患者暂时脱离极度痛苦。而中药则如“调理大师”,从整体出发,系统调节肝、心、脾等脏腑功能,通过疏肝理气、清心安神、健脾养血等方法,改善体质,恢复气机平衡。
曾有一位18岁女孩前来就诊,被诊断为伴有情绪行为问题的抑郁状态。她情绪极不稳定,时而沉默绝望,时而暴躁易怒,甚至出现摔砸东西、消极言行。睡眠也很差,每晚仅能浅睡几小时,常被噩梦惊醒。舌苔黄腻,脉象弦数。
经辨证,我判断她属于肝郁化火、扰及心神的证型。
我为她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:一方面用柴胡、郁金疏肝理气,黄连、栀子清热泻火,酸枣仁、远志宁心安神;另一方面配合适量西药稳定情绪。
一个月后复诊,她的父母欣喜地反馈,孩子情绪明显平稳,不再轻易发怒,睡眠大幅改善,自伤行为也消失了。三个月后再见,女孩眼神清亮,主动告诉我:“医生,我心里轻松多了,感觉生活又有希望了。”
随着脏腑功能逐步恢复,她在后续治疗中西药逐渐减量,整体状态也愈发稳定。
中药并非简单“镇静”,而是助身体恢复内在平衡——肝气得舒,心神得养,气血充沛且运行顺畅,能充分上供于脑,情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。
因此,抑郁症的治疗不应仅聚焦于“大脑”,更要关注“脏腑”。唯有身心同调,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,让患者重新拥抱美好生活。
中医在治疗精神疾病时,不仅注重药物对症状的调控,更将肝、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纳入整体考量。根据患者体质特点,可选用枸杞、山药等保肝中药,或熟地、肉苁蓉等补肾药材配伍成方,也可结合药膳食疗,循序渐进改善机体状态。
这种调理不仅能提升患者对精神类药物的耐受性、减少不良反应,还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,促进精神症状缓解。中西医结合,双管齐下,能更好地保障治疗的安全与有效。
杜万君主任有话说:
如果你或你的家人、朋友正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等疾病的困扰,或有用药方面的疑问,欢迎留下联系方式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你详细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