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抑郁症朋友的经历总是相似:病情时好时坏,反反复复。服药期间情绪有所缓解,可一旦停药,又仿佛回到原点。
其实,问题的关键往往在于:治疗只做了“一半”。
从西医角度看,抑郁症常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有关。药物治疗像是“及时雨”,能较快地缓解情绪低落、失眠、焦虑等显性症状。但很多人发现,心情虽然暂时平复,身体的疲惫、思维的迟缓、兴趣的减退,却依然如影随形。
而从中医视角看,这往往是因为“本”未调。抑郁状态常常伴随脏腑功能的失调,如肝气郁结、心脾两虚、肾精不足等。这些内在失衡,正是滋生“抑郁土壤”的根本原因。若不改良这片土壤,即使一时控制住症状,环境依旧,问题就容易卷土重来。
因此,在治疗抑郁症时,我始终坚持“中西结合”这一大原则:“西药治标,中药调本;标急则先治标,本虚则重在固本。”
曾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患者,长期情绪低落、入睡困难,伴有胃胀、乏力,舌淡苔白。在继续服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,我们根据她“心脾两虚”的体质特点,配合中药健脾养心、安神定志。几周后,她不仅睡眠变深,食欲和体力也明显改善,对西药的反应更好,整体康复进入了良性循环。
这一思路的核心,在于将“控制症状”与“改善体质”同步推进。
西药帮助我们稳住阵脚,为内在调理争取时间;中医则致力于恢复人体自身的平衡能力,从根源上降低复发的可能。
抑郁症不是绝境,治疗也不应只有一条路。把握“标本兼治”的原则,很多人的康复之路,会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杜万君主任有话说:
如果你或你的家人、朋友正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等疾病的困扰,或有用药方面的疑问,欢迎留下联系方式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你取得联系,提供进一步沟通与支持。